分享按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报道 - 校园新闻
发表日期:2020年1月2日 出处:曹雅丽 编辑:admin 有89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阅经典·启智慧】高中部K39班 吴晓晨:读《自由在高处》——“第六种自由”有感

 

    上世纪初,晏阳初曾经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称为“第五种自由”,评论家熊培云则将免 于倾倒信息(宣传)垃圾的自由,称之为“第六种自由”。

    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不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傍晚走向广场的中老年群体,大家几乎都可以共享同一个头衔——“低头族”。手机、平板电脑,像一块块“超薄型砖块”,成为了生活这座大房子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在人与人之前筑起了一道道屏障。

    索尔仁尼琴认为,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而生活中“向往自由”的人们却将自由等同于“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把这看做是他们所具有的知情权,于是就任由自己徜徉在“网络汪洋”之中。某某头条、某某看点、某某新闻……只要打开手机软件推送,不出半个小时,世界上任何一个无名小角落的“新闻”都有可能像洪水般涌向你,吞噬时光沙漏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当你“自由地”阅读这些与你毫不相干的“新闻”的同时,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网络的镣铐铐住了手脚,这种通过几英寸小小屏幕获得的“自由”,真的是“自由”吗?还是一个捆绑在人类身上的沉重包袱?

    在网络尚未普及的年代,大家带进洗手间的常常是杂志、报纸,而现在呢?一定有手机,有的人甚至还要带着其它高科技“装备”,边用边抱怨“洗手间信号真差”、“Wifi覆盖不全面”等等。

    我曾经尝试在假期里不用手机,不接触网络,其实除了即时通讯变得不那么方便之外,并不会对正常生活有太多的影响。离开那个“虚拟繁华”的世界,我便可以如梭罗一样,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仰着头看看湛蓝的天,拿起纸质书随意地翻阅,或是窝在沙发上安静地睡上一觉,体验久违的、真正的宁静。也可以走出家门,同邻居家的孩子打成一片,而在那一刻,错过的那些“爆炸性新闻”其实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早在1845年,梭罗就带着借来的斧头走进瓦尔登湖的青葱密林,去亲手搭建木屋,这不是逃离生活,而是走向生活。生活中错过的许多网络信息,大抵是与生活毫不相干的,其实我们并不是非要和整个世界紧贴在一起。真正的自由是不受拘束的,网络也好,其它也罢,于人类而言,其实都比不过我们专注于生活所收获的那一份愉悦和幸福。

                                                    指导老师:方敏希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2013 朝阳国际实验学校
联系电话:(0737)6200067 6200001 邮政编码:413000    设计:xyc
Email:cygjxyc@163.com 页面执行时间:62.5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