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将劳动设置为一门独立的国家课程,并从今年9月起正式实施。
习近平爷爷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为了更切实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习爷爷的嘱托,益阳市朝阳学校初90班全体师生来到益佳农场,参观了并了解“米”食非遗文化,随后在非遗之旅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做蒿子粑粑、打糍粑、包粽子、擂擂茶美食制作和品鉴活动。
Part 01 制作蒿子粑粑

同学们从认识蒿子开始
然后清理清洗蒿子,
把蒿子焯水、切碎、和粉揉捏、
之后搓粑粑,放蒸锅……
这一步步都亲自动手,享受劳动的欢愉……




Part 02 包粽子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1.选粽叶

2.放糯米

3.捆棉线
Part 03 打糍粑

同学们一人一根糍粑棍
开始围着石舀转圈在石舀里捣,
直到糯米全部捣碎变成黏在一起成一个大团子。


Part 04 擂擂茶




为了举办好此次活动,初90班的家委会精心策划,特别设计了此次“米”食非遗文化之旅。旨在带领大家通过“花样米食”感受一粒米的匠心传承,体会健康生活带来的快乐。
同时,希望同学们在美食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农耕文化与生活智慧的认知;从“吃的学问”中领悟中国传统稻作文化的精髓,成为具有中国农业人“兼济天下”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的水稻文化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