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相伴润心田。“阅读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一名真正爱阅读善思考的教师,必然要求有广阔的眼界、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坚定的教育志向。

教师职业本身也是一场修行,历久弥坚,醇香隽永。寒假不仅是休憩的时光,更是专业成长的黄金期。在教科室的组织下,小学数学组的全体教师共同阅读了华应龙教授主编的《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文字中遇见教育的诗意与远方。
十六位名师的教育智慧浓缩成册,既有“化错教育”的灵动实践,又有数学课堂的哲学思考。书中真实的教学案例如同明灯,照亮数学教育中“如何点燃思维火花”“怎样让错误成为生长点”等核心命题。2月24日,益阳市朝阳学校小学部校长颜建平、教科室主任曹绢与小学数学组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一场阅读交流活动。

阅读分享
数 学 组
PART.01胡春妃老师
“童化”和“慢教育”是别样的教育智慧,渗透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慢即是快”,我们要允许孩子用语言、图画甚至动作表达思路,要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当我们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会发现最动人的瞬间往往在“慢镜头”里:同桌摆弄学具时的专注眼神,小组争论时的面红耳赤,孩子顿悟时的欢呼雀跃。这些被尊重的成长节奏,最终都化作照亮未来的星光。
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回望,那些真正滋养生命的课堂,永远闪耀着“童化”的灵光,跳动着“慢教育”的韵律。让我们以书中的十六位名师为镜鉴:蹲成与儿童平视的高度,慢成等待花开的心境。因为教育最美的风景,在与孩子同行的路上。

PART.02曹婵老师
数学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它不是冰冷的公式堆砌,而是思维火种的传递;不是机械的重复训练,而是智慧之光的绽放。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一场思维的启迪。
这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新的课堂图景: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思维的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思维的探索者。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计算高手,而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

PART.03段培培老师
这本书深刻揭示了教育学的内涵,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成为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路径。贲友林老师的《还原“教育学”的温度》一文给了我们很深的启发。教育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体会、实践和创新。贲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教学中注入温度,强调倾听学生声音、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提倡用文字记录课堂点滴,反思教学实践,实现“静悄悄的革命”。
阅读此书后,我们反思过往教学,意识到教育应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教师不仅需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热爱教育、关爱学生。只有用心理解学生,关注其成长,用热情和爱心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种,才能成为既有专业素养又有温度的小学数学教师。

PART.04刘莉老师
十六位名师的育人智慧如涓涓细流,润泽心田。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教育者,用数学的温度温暖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让我深深体会到:数学不仅是公式与定理,更是滋养生命的甘露。
给我感触最大的是钱守旺老师在教育随笔《给学生最美的童年》中提出: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褔。如果岁月是一条河,那么童年就是河之源泉;如果人生是一本书,那么童年就是书中最漂亮的扉页。为了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我们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成长环境,保卫童心、保卫童趣、保卫童真,保卫童梦,为祖国的未来打一场儿童“保卫”战。

PART.05李健老师
“数学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跳动的思维音符。”书中李烈老师的这句话,道出了数学教育的真谛。她讲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面对总是算错加、减法的小林,李老师没有责备,而是带着孩子们玩起了“超市购物”的游戏。在角色扮演中,小林渐渐理解了数字的意义,找回了学习的乐趣。这让我想起书中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数学思维者,教师要做的,是找到打开他们思维之门的钥匙。”
还有夏青峰老师认为数学教育要努力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思维,他倡导“三允许”和“三鼓励”引人深思:允许学生答非所问,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思想“开小差”;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

五位教师代表从不同的视角,畅谈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曹主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期望老师们在未来的教学工作当中,注重培养五大核心能力,有效指导教学:整体把握新课标的顶层设计理解能力;灵活开发与运用教材的能力;探究性与创新性为导向的能力;教学反思与持续改进的能力和跨学科整合的能力。


最后,颜校长进行了点评和指导。一个人读书是学习,一群人读书是创造。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智者对话,思想浸润着思想,智慧激发着智慧。“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将促进教师们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让我们以书为舟,在教育的星河中划向更专业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