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人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编者按
身边的榜样力量【第7期】
在朝阳校园里,有一群人,
在我们工作的舞台上
有这样一群熠熠生辉的人
他们或许不在聚光灯下
却以默默的付出与坚守
为社会的和谐、学校的发展
注入温暖且坚韧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
高中英语老师李玉琼身上

LI YU QIONG 李玉琼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任益阳市朝阳学校高中部英语教研组组长。热爱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素养,擅长情境教学与互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成绩优异,所带班级英语平均分稳居年级前列;多次在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先后指导多名学生在各项英语大赛中斩获佳绩,获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英语周报”征文比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优秀指导教师。
作为一名高三英语老师,每天踏入校园的那一刻,空气中都弥漫的特殊气息——那是混合着青春朝气与高考压力的独特味道。走廊上匆匆走过的学生,教室里此起彼伏的读书声,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试卷,构成了教育生涯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富意义的一年。作为朝阳的高三英语备课组长,李老师用她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着教育工作者在应试与育人之间的智慧平衡。
高三英语老师的日常:在焦虑与希望中寻找平衡

教学理念: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Language is the dress of thought."在高三这一年,面对高考的现实压力,她始终坚持:英语学习远不止于应试技巧,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1. 能力导向而非分数导向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无法完全回避分数的重要性,但她始终坚持"能力导向"的教学原则。每节课的设计都围绕四个核心能力展开:听、说、读、写。她常对学生说:"高考结束后,分数会成为过去时,但语言能力将伴随你们一生。"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她不仅讲解题目解题技巧,更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逻辑;在写作训练中,不仅关注模板和高级词汇,更探讨如何清晰表达观点,如何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
2. 个性化学习路径
高三学生的英语水平往往参差不齐,一刀切的教学只会制造更多焦虑。李老师通过细致的学情分析,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聚焦核心词汇和基础语法;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重点突破听力、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对于优秀学生,则提供高阶思维训练和原版材料阅读。每周的"学习咨询时间",李老师都会与每位学生单独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
3. 情感与认知并重
高三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李老师特别注重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成长型思维。她的课堂上有句口号:"Mistakes are proof that you are trying."(犯错证明你在努力)。每次考试后,师生一起不仅分析错题,更讨论如何从失败中学习,这种态度帮助他们减轻了焦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考试起伏。
教学日常: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高三老师的每一天都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到位。
高三的早读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段。
科学的早读计划包含单词发音技巧、核心词汇、话题语料还有优秀范文。她教室里穿梭巡视,指导后进生,纠正发音,解答疑问,有时还会分享一个有趣的词源故事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讲解"disaster"这个词时,她会告诉学生它源自希腊语"dis-aster",意为"坏星星",古人认为灾难是星辰错位造成的。这样的背景知识往往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课堂:互动而非灌输。
她的课堂拒绝"填鸭式"教学。即使是高三复习课,她也坚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则。在讲解阅读理解时,我会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旨,再派代表分享;分析长难句时,我们玩"句子手术"游戏,进行句子组织切割术,学生化身"语法医生"拆解句子结构;写作课上,我们进行"同行评议",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参与式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让紧张的复习过程多了几分乐趣。
大课间的个性化辅导
40分钟的大课间,李玉琼的办公桌前总是围得水泄不通。有的学生拿着作文请求批改,有的带着阅读理解中的困惑,还有的只是想聊聊学习压力。李老师珍惜这些一对一交流的机会,这是了解学生真实需求的宝贵窗口。

教研:集体智慧的力量
教师不是孤岛。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是分享教学策略、解决共性问题的平台。大家会共同分析最新模考数据,研讨高频错误类型,有时还会模拟"学生"角色,体验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这种专业共同体让每位老师都能持续成长,好物分享会,真题片段教学,试卷讲评课,二轮复习自编校本教材…



每月小惊喜:温暖备考路
即使在最紧张的学习阶段,李玉琼老师也不忘为生活增添温暖色彩。圣诞节时,在试卷上写给每位学生的 Merry Christmas ;愚人节,怪味糖果挑战,用英语记录同学的痛苦面具;备考季,用趣味英语主题课在欢乐中复习单词;每月的许愿瓶抽奖,那是努力被肯定和期待被赋予温暖的时刻。这些小仪式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被看见、被关心,而不仅仅是被评价的对象。



教育是唤醒灵魂的艺术
高三这一年,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在压力下成长,在挑战中蜕变。作为英语老师,她深知自己的责任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潜能,培养面对未来的核心素养。当毕业季来临,看着学生们自信地走向考场,那些共同度过的日日夜夜,那些超越分数的心灵对话,才是教育最珍贵的部分。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在应试与素养之间,在压力与成长之间,高三英语教师的每一天都在寻找平衡,点燃学生心中的那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