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报道 - 校园新闻
发表日期:2025年8月27日 出处:唐丹 作者:唐丹 编辑:admin 有3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聚力新学期·赋能新成长|2025年秋季开学教师培训(一)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精准锚定新学期教育教学方向,8月25日下午,益阳市朝阳学校2025年暑期教师学习培训分享会在报告厅隆重举行。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赋能专业成长的研修之旅。学校教科室主任曹绢担任此次培训的主持。



暑假学习培训分享会
 守正创新,增效课堂——朝阳暑期培训助力教师成长 

    今年暑期,益阳市朝阳中学高中部开展为期四天的教师培训,聚焦规章制度、爱岗敬业与高效课堂三大主题。谢顺勇老师分享心得,强调制度从“约束”转向“赋能”,敬业是平凡中的坚守,课堂需从“教师中心”变为“学生中心”。培训激发了教学创新意识,为新学期实践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教育紧跟时代变迁


    初中部刘杨剑老师表示,非常感谢学校提供了多次参与湖南中考改革后学习的机会。通过这些学习,让他明确了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落实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沟通,为所有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做好铺垫和指导。同时作为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切实践行终身学习观!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 

从义教信息科技中汲取教学启示 

 

    小学部李潇寒老师表示:暑假期间,我学习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材解读与教学指导”,收获颇丰。从中提炼出了可迁移到各学科的教学新理念,如主题化、大单元、结构化、真实情境、项目式、跨学科等,还学到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五有”即有趣、有用、有理、有魂、有效,“四化”指知识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同时,也感受到AI赋能教学的优势,明确了“与时俱进”的方向,未来会将这些理念结合AI工具融入课堂,也希望能给其他学科老师带来启发。

暑假充电赋能,迎接新学期  


 

    幼儿园黄海燕老师:本次培训为我们新学期的征程注入了充沛的动力与清晰的方向,我的体会可概括为“一颗初心、一面明镜、一双慧眼”。开学动员重塑使命意识,师德师风照亮行为准则,游戏观察教会我们读懂儿童,即时教研提升教育机智。这些内容有机融合,形成一股推动个人与园所共同成长的强大合力。新学期,我将怀揣初心、擦亮慧眼、运用智慧,与大家携手为孩子们创造更有爱、更专业、更快乐的成长环境!


首届教师素养大赛获奖代表经验分享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老师们的经验分享,如“他山之石”,照亮实践之路。

以“晶”心求卓越,以匠心育未来


    高中部姜琪老师在大会上分享了参加整个大赛过程中的挑战、磨砺、成长。未来姜老师将继续深耕课堂,以技术赋能教学,以创新点燃思维,与朝阳同仁共赴教育山海,助力学子筑梦未来!


行而不辍 追光而行


    在教育经验分享环节,初中部张艳红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揭示了三个关键教育智慧。她指出,初为人师,从焦虑到坚定;提升自我,先仿造再创造;迎接挑战, 先努力再热爱。她表示,作为青年教师,初上讲台要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先站住再站高,在课堂教学广泛学习,先仿照再创造,最后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期待,先成长再成功。从而无惧万难,在热爱中砥砸前行。希望我们大家都能保持热爱,遇见“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以素养为基,以创新为冀——做成长型教师


    小学部臧倩老师表示此次素养大赛对她来说一次深刻的成长洗礼:从夯实书写、普通话等基本功,到尝试将AI技术和绘本融入英语课堂,她更加坚定了“以生为本”的教学信念。教育需要扎根于专业素养,也需要敢于创新的勇气。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英语组老师们的无私帮助,未来她将继续以成长型教师的姿态,踏实锤炼每一课,用心点亮每一个孩子。

个人探索点亮星光,团队托举点亮星河


    幼儿园李昀晔老师表示:这次大赛于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淬炼与成长。它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真正素养,不仅在于技能的娴熟,更在于是否读懂儿童、是否心怀团队、是否坚守初心。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支持我、陪伴我、激励我的人——是你们,让个人的微光汇入了集体的星河。

    未来,我将继续以儿童为师、以团队为镜,把这次比赛的所学所思化作日常教学的点点实践。和各位一起,俯身倾听更多孩子的声音,共同为他们编织更有温度、更有光芒的童年!




    此次感悟分享会,既是培训学习的总结与梳理,更是新征程的蓄力与启航。愿我们都能以初心为烛,点亮孩子们求知的眼眸;愿我们都能以担当为舟,载着梦想驶向远方!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2013 朝阳国际实验学校
联系电话:(0737)6200067 6200001 邮政编码:413000    设计:xyc
Email:cygjxyc@163.com 页面执行时间:74.2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