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人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编者按
身边的榜样力量【第19期】
在朝阳校园里,有一群人,
在我们工作的舞台上
有这样一群熠熠生辉的人
他们或许不在聚光灯下
却以默默的付出与坚守
为社会的和谐、学校的发展
注入温暖且坚韧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
高中德育主任文彬身上

当 “德育管理者”“心理引路人”“田径裁判员”“家庭教育导师” 多重身份交织于一身,会碰撞出怎样璀璨的教育火花?在高中校园里,就有这样一位 “全能型”教育者 —— 文彬老师。作为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生,现任高中部德育处主任的她,以高级教师为职业基石,身兼国家二级田径裁判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心理健康指导师等多重专业资质,在德育领域深耕 22 载,用专业素养与教育热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赞歌。

WEN BIN 文彬
多维资质打底,筑牢教育根基
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走出的文彬老师,自带体育人严谨务实的特质,而后续考取的多项专业资质,更让她的教育 “工具箱” 愈发丰富。国家二级田径裁判员的身份,让她深谙 “规则意识” 与 “拼搏精神” 的培养之道,常将体育竞技中的坚韧品格融入德育工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健康指导师的专业背景,让她能精准捕捉青少年心理波动,用科学方法化解成长烦恼;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资质,则让她搭建起 “学校 - 家庭”共育桥梁,为亲子沟通破局。多重身份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在她手中形成了 “1+1>2”的教育合力,为后续深耕德育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廿二载德育深耕,做学生成长 “引航灯”
22 年的教育时光里,文彬老师既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也是深耕德育管理的 “领航者”。担任班主任期间,她不满足于“管纪律、抓成绩” 的传统模式,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班级管理始终。曾有一名高二学生因家庭变故陷入自我封闭,成绩一落千丈。文彬老师没有急于批评,而是先以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通过 “情绪树洞”“绘画疗愈” 等方式倾听学生心声,再联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学生重建安全感;同时,她结合体育专业优势,鼓励学生加入校田径队,用运动释放压力。半年后,学生不仅重拾自信,成绩稳步提升,还在市级田径比赛中获得名次。这样的案例,在她的教育生涯中不胜枚举。

检查就餐路队

开展家访工作
担任高中部德育处主任后,文彬老师更是将“育心”理念融入全校德育体系。她牵头制定《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手册》,开设 “自我认知构建”“感恩教育”“情绪管理” 等系列课程,让德育从 “说教” 变为 “体验”。每学期,她组织的 “亲子共育营” 都会吸引数百组家庭参与,通过 “角色扮演”“家庭故事分享” 等活动,化解亲子矛盾,传递科学育儿理念。

荣誉加身,是认可更是责任
多年的深耕与创新,让文彬老师收获了 “优秀党员”“广东省优秀裁判员”“市级优秀班主任”“最美教师”“巾帼标兵” 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背后,是她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优秀党员” 称号,见证她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帮扶困难学生;“广东省优秀裁判员” 荣誉,体现她在体育领域的专业严谨,也让她将 “公平公正” 的裁判精神融入德育评价;“市级优秀班主任”“最美教师” 的认可,是学生、家长与同事对她 “用心育人” 的肯定;“巾帼标兵” 的称号,则彰显她在教育岗位上展现的女性力量,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守护学生成长。













面对荣誉,文彬老师始终保持谦逊:“这些称号不是终点,而是督促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我要做的还有很多。”
辐射带动,点亮团队教育微光
作为德育处主任,文彬老师不仅自身优秀,更注重发挥 “传帮带” 作用。她定期组织德育研讨会,分享自身 “心理学 + 德育” 的实践经验,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她牵头成立 “德育名师工作室”,带领团队研发《青少年成长指导案例集》,将 22 年教育实践积累的心得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经验,助力更多教师专业成长。在她的带动下,学校德育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多项德育成果获市级表彰,逐步形成 “人人重德育、处处有育人” 的良好育人氛围。




从三尺讲台到德育管理岗位,从心理辅导室到家庭教育课堂,文彬老师用 22年的坚守证明:优秀的教育者,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有一颗懂学生、爱学生的 “育心”。未来,这位 “多面手” 教育者还将继续以热爱为帆、以专业为桨,在青少年成长的航程中,点亮更多前行的灯塔。
|